Copy & Paste 三行代码让 TiDB 性能翻倍

标题党,今天给 TiDB 水了个有意思的 PR,随便写个 blog 记录一下。文末粉丝福利

上午摸鱼的时候,读了雷宇哥哥的文章 I beat TiDB with 20 LOC,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,推荐 go 吹/go 黑都可以读一读,通过这篇文章,我发现了 cgo 比想象的要快很多,以及 go 编译器比想象更烂,以至于 cgo 的 overhead 完全抵消了还不够。在学习 TiDB 先进经验的时候,看到了一段有意思的代码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func (b *builtinArithmeticPlusIntSig) plusSS(result *chunk.Column, lhi64s, rhi64s, resulti64s []int64) error {
for i := 0; i < len(lhi64s); i++ {
if result.IsNull(i) {
continue
}

lh, rh := lhi64s[i], rhi64s[i]
if (lh > 0 && rh > math.MaxInt64-lh) || (lh < 0 && rh < math.MinInt64-lh) {
return types.ErrOverflow.GenWithStackByArgs("BIGINT", fmt.Sprintf("(%s + %s)", b.args[0].String(), b.args[1].String()))
}

resulti64s[i] = lh + rh
}
return nil
}

要理解这段代码,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 chunk。chunk 是一种列式内存格式,是 Apache Arrow 的一种实现,具体可以参考 TiDB 源码阅读系列文章(十)Chunk 和执行框架简介。对于这里的 Int 类型,Column 的内部其实是一个 int64 array 和一个 bitmap。

Int64Column 的实现

这段代码的目的就是将 lhi64s 和 rhi64s 加和的结果保存到 resulti64s 中。为了彻底理解这段代码,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下调用它的函数 builtinArithmeticPlusIntSig.vecEvalInt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func (b *builtinArithmeticPlusIntSig) vecEvalInt(input *chunk.Chunk, result *chunk.Column) error {
n := input.NumRows()

// ...
// Calculate lh and rh
result.MergeNulls(lh)
result.MergeNulls(rh)

lhi64s := lh.Int64s()
rhi64s := rh.Int64s()
resulti64s := result.Int64s()

isLHSUnsigned := mysql.HasUnsignedFlag(b.args[0].GetType().Flag)
isRHSUnsigned := mysql.HasUnsignedFlag(b.args[1].GetType().Flag)

switch {
case isLHSUnsigned && isRHSUnsigned:
err = b.plusUU(result, lhi64s, rhi64s, resulti64s)
case isLHSUnsigned && !isRHSUnsigned:
err = b.plusUS(result, lhi64s, rhi64s, resulti64s)
case !isLHSUnsigned && isRHSUnsigned:
err = b.plusSU(result, lhi64s, rhi64s, resulti64s)
case !isLHSUnsigned && !isRHSUnsigned:
err = b.plusSS(result, lhi64s, rhi64s, resulti64s)
}
return err
}

这段代码主要是根据加法算子两侧表达式的类型,决定调用具体的实现,而 plusSS 则是其中的一种(两个有符号整数相加)。但在调用具体的实现之前,已经对 lh 和 rh 分别调用了 result.MergeNulls(),因此在 plusSS 中只需要对 result 是否为空进行判断,决定是否跳过计算。

1
2
3
if result.IsNull(i) {
continue
}
1
2
3
if (lh > 0 && rh > math.MaxInt64-lh) || (lh < 0 && rh < math.MinInt64-lh) {
return types.ErrOverflow.GenWithStackByArgs("BIGINT", fmt.Sprintf("(%s + %s)", b.args[0].String(), b.args[1].String()))
}

理解剩下的代码就非常直观了,做一个 overflow 判断,然后返回相加的结果。这也是针对不同符号的 Plus 函数最大的区别。

在 MySQL 大部分 expression 的逻辑,对于输入参数包含 NULL 的情况,输出参数往往也是 NULL,TiKV 为了 DRY,使用宏简化了这个逻辑

1
2
3
4
5
6
#[rpn_fn]
pub fn like<C: Collator>(target: BytesRef, pattern: BytesRef, escape: &i64) -> Result<Option<i64>> {
Ok(Some(
like::like::<C>(target, pattern, *escape as u32)? as i64
))
}

这段代码进行宏展开后和上面的 go 代码类似,如果参数有 null 的情况会直接跳过真实 like 的调用。但对于 Plus 这种基础的数学运算函数,事情就有了一些变化。一个常识是,分支的代价其实比 add 这种基础指令大很多,在高效的列式执行逻辑里,这里引入了两个 branch 操作,相比于运算(一次 add)本身来说,这两个 branch 才是最大的 overhead。

且这两个 branch 是必要的 check,同时也是 unlikely 的(大概率会走 else 分支)。在完全不改变代码逻辑的情况下,我们可以将它们优化成一个 branch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func (b *builtinArithmeticPlusIntSig) plusSS(result *chunk.Column, lhi64s, rhi64s, resulti64s []int64) error {
for i := 0; i < len(lhi64s); i++ {
lh, rh := lhi64s[i], rhi64s[i]

if (lh > 0 && rh > math.MaxInt64-lh) || (lh < 0 && rh < math.MinInt64-lh) {
if result.IsNull(i) {
continue
}
return types.ErrOverflow.GenWithStackByArgs("BIGINT", fmt.Sprintf("(%s + %s)", b.args[0].String(), b.args[1].String()))
}
}
}

是的,代码改动只有三行,且只是原封不动 Copy & Paste(点题),我们来看看 benchmark 的结果。TiDB 非常贴心地提供了表达式模块的 benchmark 脚本,我们可以直接使用:

Benchmark PlusInt

可以看到,四种函数的提升都是非常可观的。其中第一个 Case 更是直接性能翻倍。

这个优化的原理是非常简单的,Plus 这种基础函数满足两个特性:

  1. 运算本身比 check 轻量。
  2. 运算不会 crash,且没有副作用。

那么我们可以直接删除 null check 的三行代码,因为 null 的结果已经被写到 result 的 bitmap 里了,这里无脑做一下计算就可以。但由于 overflow check 的存在,我们不能返回非预期的 overflow 错误(可以说 plus 运算本身无状态,overflow check 引入了状态),因此如果发生了 overflow 的话,我们得确认本身不是 null,如果确认不是 null 的话,才返回错误。从某种意义上,这个优化可以认为是手动帮 CPU 做流水线执行。


上面的 PR 是我花十分钟写的,我是想再给力一点的,但是懒(躺),下面只说失败的尝试和思路。

首先是想办法优化掉 overflow check 的 branch,我先把 overflow check 的 branch 提取到外侧: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func (b *builtinArithmeticPlusIntSig) plusSS(result *chunk.Column, lhi64s, rhi64s, resulti64s []int64) error {
+ var hasOverflow int64 = 0
for i := 0; i < len(lhi64s); i++ {
lh, rh := lhi64s[i], rhi64s[i]

- if (lh > 0 && rh > math.MaxInt64-lh) || (lh < 0 && rh < math.MinInt64-lh) {
- if result.IsNull(i) {
- continue
- }
- return types.ErrOverflow.GenWithStackByArgs("BIGINT", fmt.Sprintf("(%s + %s)", b.args[0].String(), b.args[1].String()))
- }
-
+ hasOverflow |= (b2i(lh > 0) & b2i(rh > math.MaxInt64-lh)) | (b2i(lh < 0)&b2i(rh < math.MinInt64-lh))&b2iNot(result.IsNull(i))
resulti64s[i] = lh + rh
}
+
+ if uint64(hasOverflow) > 0 {
+ return types.ErrOverflow.GenWithStackByArgs("BIGINT", "overflow")
+ }
return nil
}

这个优化对逻辑是有变更的,因为报错信息里没法输出正确的数字了,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,考虑到 overflow 是小概率事件,我们可以发现 overflow 以后再循环一次,拿到具体 overflow 的数字。

b2ib2iNot 大概就是 bool2Int,具体懒得贴了,反正大道至简不需要解释。实测效果大概 benchmark 低了一倍,我又懒得看汇编调优(下次高兴了再水一篇 blog)。猜测有几个原因:

  1. Overflow check 比较重,原来可以短路求值的计算现在强制计算了,代价超过了 branch 运算。
  2. Go 的优化比较拉,我写的位运算也比较拉。

但总之想优化掉 overflow check 是一件 non-trivial 的事情,

既然解决不了问题,我们不妨解决提问题的人。对于 AP 性能有极致追求的用户,我们可以提供某种 non-strict sql_mode,允许整型 overflow,结果是未定义的,这样我们就能自由地去掉 check 了。

1
2
3
4
5
6
7
8
// 这里已经不需要四种符号的版本了
func (b *builtinArithmeticPlusIntSig) plusNonStrict(result *chunk.Column, lhi64s, rhi64s, resulti64s []int64) {
for i := 0; i < len(lhi64s); i++ {
lh, rh := lhi64s[i], rhi64s[i]
resulti64s[i] = lh + rh
}
return nil
}

能啊,直接看雷宇哥哥文章的 SIMD 版本 I beat TiDB with 20 LOC

只能说,TiDB 的 Executor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(


你是不是标题党?这哪里提升两倍了?

是,expression 的 benchmark 翻倍,但在整个 SQL 的生命流程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,特别是 TP 的请求。即使对于复杂的 AP 请求,除非是完全从本地节点的 cache memory engine 中读取的数据,否则相同的数据量网络开销大概率也会超过这部分的优化效果(特别是 TiDB 和 TIKV 交互还用的 gRPC,那就更拉了)。


说好的福利(伪):我改完 Plus 就懒得改了,目测 Sub/And/Or/Not/Xor/… 肯定都能提升的,Mul/Div/Mod 可能需要 benchmark 一下才知道有没有提升,同时 TiKV 上也可以水一堆,感兴趣的可以去水一个 PR 薅 TiDB 的 new contributor 周边杯子。有能力的也可以把 non-strict Plus 实现一下(也很 trivial,就是要思考一下用户接口)。


Copy & Paste 三行代码让 TiDB 性能翻倍
https://blog.zhuangty.com/tidb-2-times-faster/
作者
TennyZhuang
发布于
2021年7月10日
许可协议